6月7日,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》,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。战略明确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点领域、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。 1.基本原则 主动适应 预防为主 科学适应 顺应自然 系统适应 突出重点 协同适应 联动共治 2.主要目标 到2025年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,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,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基本确立,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取得显著进展,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氛围初步形成。 到2030年 气候变化观测预测、影响预估、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,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脆弱性明显降低,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,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。 到2035年 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,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,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,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,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。 3.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水资源 构建水资源及洪涝干旱灾害智能化监测体系。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。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。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与洪水风险防控体系。强化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。 陆地生态系统 构建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体系。建立完善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监管体系。加强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。提升灾害预警、防御与治理能力。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与建设。加强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。 海洋与海岸带 完善海洋灾害观测预警与评估体系。提升海岸带及沿岸地区防灾御灾能力。加强沿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。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。 4.强化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农业与粮食安全 优化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格局。强调农业应变减灾工作体系。增强农业生态系统气候韧性,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。 健康与公共卫生 加强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气候风险管理。推动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气候韧性建设。完善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技术标准体系。突破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关键适应技术。 城市与人居住环境 强化城市气候风险评估。调整优化城市功能间布局。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。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。加强城市洪涝防御能力建设与供水保障。提升城市气候风险应对能力。 敏感二三产业 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。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。提高能源行业气候韧性。发展气候适应型旅游业。加强交通防灾和应急保障。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
——本文内容源自“生态环境部”